close

  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難斷。
  作為一個完善的系統,市政公用事業有其內在規律和特點,如何優化發展環境,首要是解放思想,再者就是轉變觀念,求行業發展,讓眼前利益,謀長遠利益,實現行業間協同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保障。
  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曾指出,“市政公用工作行業眾多、領域廣泛、任務繁重,需要加強研究,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一盤棋要求,謀劃好每一項工作。”
  近年來,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對保障民生提出的新決策、新要求,在系統性規模化發展方針指導下,堅持“民生為本、謀劃在先、保障穩定、科學發展”目標與要求,從行業整體著眼,從行業系統性謀划著手,統籌考慮道路、橋梁、河道、供水、供氣、供暖等行業發展,不斷提升公用事業服務供給水平。同時,兼顧強弱電及其他公共管理與服務部門需求,發揮好市政公用事業部門優勢,統籌謀劃、統一規劃、協同運作,從而達到發展的最優化。
  藉著行業系統性規模化發展東風,我市城市保障體系呈現出良性發展趨勢。地表水轉換地下水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優化全市供水體系;全市熱源與管網系統的劃分,讓系統性推進戰略有的放矢;燃氣高壓管網規劃的出爐,為保障城市燃氣供應奠定堅實基礎,系統化統籌推進帶來的正面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行業優勢促進協同發展
  城市建設早,配套跟不上,這是城市飛速發展產生的通病。在城市綜合體、片區規劃建設時,未預留熱源廠、供水加壓站、換熱站等設施用地;有的管網設施未充分考慮未來發展需求,投運幾年後就滿負荷;熱源及管網建設佈局不合理,部分區域管線重覆建設,設施利用率低……這些市政公用行業存在的“短板”,無不說明強化行業系統發展的重要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曉剛曾經指出,“城市發展得非常快,群眾要求非常高,我們的投資量越來越大,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需要我們用改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公用事業政府主導作用,通過銳意改革不斷推動公用事業的發展。”
  2012年,早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市市政公用局就開始著手推進行業系統發展,並形成《關於實現和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系統性規模化發展的調研報告》,對系統內十多個行業統一規劃佈局。“目前,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統籌十二大行業,在民生保障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系統組織與管理優勢,我們已經形成了供水、供熱、供氣、道路、排污、排洪等六個方面發展規劃與計劃,可有效指導下一步行業推進。”市市政公用局局長王繼東表示。
  王繼東介紹,以城市集中供熱行業為例,通過統籌片區開發供熱模式規劃與建設佈局,根據不同的需求、區域、條件,選擇最科學、經濟、合理的熱力、燃氣互為補充的供熱保障模式,既滿足區域發展需求,又有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在市政道路建設中,市政部門既考慮交通功能,又考慮承載功能,與供水、供氣、供熱、供電、排水、防洪等設施相銜接,與周邊需求相銜接,確保管線設施配套符合設置要求,提高投資效益。
  統籌建設詮釋“1+1>2”效應
  怎樣才能做到系統協調發展?王繼東有自己的一本“建設經”,那就是與“四大需求”緊密結合:即要與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及重大建設項目緊密銜接與結合,要與市政公用系統內各行業發展大局需求緊密銜接與結合,要與各區(各區域)對城市市政公用事業需求緊密銜接與結合,要與人民群眾需求緊密銜接與結合。
  實現與“四大需求”緊密銜接、結合,就要在設計這一環節上費一番功夫。通過統籌水、氣、熱、路燈建設的協調科學發展,做好項目統籌實施,減少因部門分割、扯皮帶來的施工成本,同時也減少管理成本增加。例如濼源大街污水全收集工程,市市政公用局通過調研片區其他市政配套需求,征求系統內、外各行業意見,完善系統性實施計劃,同步完成電力、熱力、燃氣、供水、弱電管線建設,避免重覆開挖,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北大時代徐李片區建設改造時,通過引導開發建設單位一併進行區域市政專業規劃研究,合理確定該區域交通、熱力、供水、燃氣、排水、中水等專業需求與外部條件,達到規劃與實際相統一。
  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圓桌”會診討論水、氣、熱、路燈等建設內容,“龍頭”組織開展具體施工,多個建設單位協同發展的建設模式已經成為行業規範,成為市政行業建設的濟南樣本。
  寬備窄用實現規模效益
  寬打窄用,有備無患。實踐證明,系統性規模化發展的好處,不僅僅體現在綜合成本的控制上,更可以產生巨大的綜合效益。在各類工程建設中,市政公用系統將這一原則普遍貫徹,在工程建設中充分預留髮展空間,並將水、氣、熱等各項問題“一攬子”解決,實現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這一目的。
  管線施工量占市政道路工程總施工量的70%以上。因此,管線建設管理水平直接決定道路工程壽命與投資收益。如市政管線同步改造,每平方米能減少刨掘費180元-300元、交通設施費40元,以及綠化、衛生、河道管理等手續費,並且節省管溝重覆開挖、回填等工程費用。濟南熱電在按察司街、順河街等22條道路施工時,同步敷設供熱管道,僅土建施工費用就節約資金5600萬元,同期同溝鋪設,統一合槽,有利於成品保護,對交通、居民影響也最小,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非常顯著。
  二環西路地面道路工程,建設近十種管線,滿足西部30年甚至50年發展需求的綜合管廊;和平路工程,解決周邊居民苦等近10年的管線配套等剛性需求,力爭10年不開刨;二環南路西段工程,一次性實施管線建設改造多達十餘種,並與管線單位簽訂10年不刨掘協議書。市市政公用局以最小投入實現最大效益,盤活市政建設的一局棋。
  隨著市委、市政府惠民生戰略部署的日漸推進,目前,我市已建成城區道路共1305條,安裝路燈10萬餘盞,自來水日供水量7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5%,城市燃氣供氣量85萬立方米/日,集中供熱普及率71.5%。在飛速開展的城市建設中,這一數據將不斷革新,為更好、更便利、更完善的城市保障配套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 魯婧 陳加寶)  (原標題:協同發展築牢民生保障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l14dlmvg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